要让爸爸妈妈们不再为买得起奶粉发愁,不再为买到放心的奶粉操心。
在网上,有不少孩子的爸爸妈妈都提到了一个情况:生了孩子,才知道,奶粉那么贵。
其实,这不只是感受。调查数据也证实了这件事。
网上有一张流传很久的《世界奶粉价格对比图》显示,同样是900克重的奶粉,中国的价格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全球著名咨询机构英敏特报告也表明:一罐800-900克规格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全球市场的价格集中在50-150元之间,而在中国大陆市场,却普遍在300-400元,甚至更高。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奶粉那么贵?
奶粉是用牛奶制成的,所以,我们先看看中国的奶牛数量。
解放初期,中国的奶牛数量是12万头。平摊到当时5亿中国人头上,相当于每个人只拥有0.00024头。
只不过,那时牛奶对于普通人来说纯属“奢侈品”,喝不到也没关系。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2019年,中国的奶牛数量达到了610万头,成为世界第三大牛奶生产国,可按14亿人口计算,每个中国人只摊到0.0043头,人均牛奶消费量只有30千克。
2014-2019中国奶牛存栏数统计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而同期,美国人均牛奶消费量是254千克,俄罗斯是172千克,日本是108千克。
有数据显示,甚至连我们的邻居印度都达到了100千克,是我们的3倍多。
奶牛少,牛奶就稀缺。
有人会说,奶牛不够就多养一点呗。
可惜,这里面有个关键问题:国际奶牛饲养行业里,奶牛吃的一般是苜蓿。
苜蓿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草本植物
苜蓿是一种高级饲料草,营养价值高。不仅能替代高昂的精饲料,还能提高奶牛的乳脂率,促进产奶量,还有降低奶牛四肢病发率等作用。
据统计,吃苜蓿的奶牛比吃普通草料的奶牛能多产3吨的奶。
遗憾的是,中国苜蓿产量虽然达到400万吨,种植规模占了全世界的15%,可依旧难以满足奶牛饲养的需要,还得从种植大国美国(种植规模占了全世界的36%)进口。
2014-2019中国商品用苜蓿产量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奶牛吃进口草长大,意味着饲养成本高。
养奶牛还需要相应的土地和洁净的水源,可在中国,好的牧场还不够多,一些地方还有水源污染问题,饲养的成本逐渐水涨船高。
国内鲜牛奶都供不应求,由生牛乳加工而成的奶粉就更不用说了。
2000年开始,苦于“无米之炊”的中国奶粉企业开始到国外寻找新鲜奶源。
但是,从国外运输鲜奶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聪明”的中国奶粉企业就发明了一种新的奶粉运输和制作方法,那就是在国外将生牛乳直接制为“大包粉”后再运回国内。
奶粉生产分干法、湿法和干湿复合三种工艺,所谓大包粉,是基于预制好的乳基原料粉二次加工的基粉。
通常来说,干法制造是基于鲜奶直接高温干燥喷粉而成,干湿法则是基于鲜奶和部分对温度不敏感的营养元素混合制成基粉。
这种方法确实降低了运输成本,基本上每吨大包粉要比直接使用生牛乳制成的奶粉便宜至少1万元左右。
和生牛乳原料相比,由于经过多次干燥和杀菌处理,大包粉的营养成分与新鲜度相比生牛乳多少是打了点折扣。
现在中国市场所谓的脱脂乳粉、全脂乳粉、还原奶,其实大都是由大包粉制作。
以羊奶粉为例的奶粉制作工艺展示
当然,先前还因为奶粉,发生过悲剧。
如果奶粉单纯是营养成分不足也就算了,可怕的是,某些企业的奶粉里居然含有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俗称“蛋白精”,是一种含氮量较高的白色粉末,常用于化工制造,过量摄入有致癌及带来其他各类疾病的危害。
这其中的背景,是90年代末,国人在号召下开始养成喝牛奶的习惯。
可很多奶企的产量却跟不上,当时销量第一的奶粉公司三鹿就从没有资质的散户手里购买鲜奶,标准就是能通过蛋白质检测。
为了应付检测,民间高人们想出许多“高招”,有在奶中添加脂肪油的,也有加双氧水的。可添加这些很容易被检测出来。
于是,就有人想到添加三聚氰胺的办法,这玩意可以冒充蛋白质,不仅无色无味,还不容易被检测出来。
对于这样的恶劣行为,三鹿不仅知晓,还纵容包庇,根本无视添加三聚氰胺的严重后果。
2008年曝出的“毒奶粉”事件,其实就是许多婴儿因吃了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导致肾结石、“大头病”,甚至死亡的恶性事件。
三鹿“毒奶粉”事件的爆发,严重损害了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
“毒奶粉”事件直接导致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爸爸妈妈们开始选择进口奶粉,或者更高端的国产奶粉。
但核心其实就是一个字:贵。
因为,爸爸妈妈们有一个朴素的观念:一分价钱一分货。
事实上,中国奶粉价格贵,最直接的原因是一罐奶粉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上的环节太多,附加的成本也太高。
以国内目前的成本核算,生产一罐800克的奶粉成本不会超过90元,这其实已经比国外同克重奶粉要贵了许多。
同时,中国奶粉销售普遍采取分级代理制,销售层级分总代理(厂家)、经销商、终端门店,层层都有附加的人员成本。
普通门店销售的奶粉又分两种:一线知名品牌,经销商要拿走进货价7%的毛利,门店要拿走零售价20%的毛利,而厂家的实际毛利可以达到200%。
另一种是普通品牌,经销商拿走进货价20%的毛利,门店可以拿走零售价40%的毛利,厂家依然可以有100%的毛利。
而不管什么品牌,都会有相应的品牌推广费用,这些费用甚至远大于人员成本。
奶粉不管多贵,最终还是由消费者来买单,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
毕竟,这个行业环节太多,每个人都想从中捞一笔。
2020年10月,君乐宝乳业副总裁刘森淼就曾直言不讳地说道:“奶粉价格在中国卖得挺不合理,大家都是做这个行业的,几十块钱的成本,卖到四五百、五六百,也有人买,这是什么原因?大家心里都明白。”
什么原因?
这里面既有之前“毒奶粉”阴影的问题,也有消费者被逼交“智商税”的问题。
可以说,所有买奶粉的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为了孩子可以不惜一切。
由于曝出低价奶粉被添加了三聚氰胺,使得很多消费者觉得高价的奶粉或许更让人放心点,他们只好挑大品牌,挑贵的买。
于是,涨价成为了中国奶企提升销量的不二法宝。
本应好好反思的奶企反而“因祸得福”,心安理得地让价格一涨再涨,实在是一种“黑色幽默”。
涨价还不算,中国奶企还顺势推出所谓的高端品牌,以所谓“新配方”技术,再涨一波价格。
涨价促销,恐怕也只有奶粉行业才有。
正因如此,现在国内婴儿奶粉价格在300元/罐以上的占了一半市场,甚至500元/罐以上的也屡见不鲜。
当然,外国人也学得快,国外品牌奶粉趁势而入,价格也蹭蹭蹭上调。
2009-2020年国内外奶粉品牌价格上涨趋势
原中国奶业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曾算过一笔账:
一个婴幼儿一年要吃的奶粉大约为50罐左右,若是买中档等级售价为300元/罐的,一年的奶粉钱就得花费1.5万元。
时下号称高端等级婴幼儿奶粉的售价均在350元/罐以上,甚至450元/罐,超高端的售价甚至还出现超过500元/罐的,一年下来,奶粉钱就得花上超过2万元。
倘若1-3岁都给小孩喝奶粉的话,3年的奶粉钱就得花费5-6万元。
这显然是笔不小的开支。
如果换到一些收入不高的家庭,甚至是农村家庭,恐怕就是很大的压力了。
国内奶粉价格高涨,中国很多消费者选择去国外抢购奶粉。因为,国外奶粉价格确实比国产奶粉要便宜太多。
比如容量在800克的惠氏奶粉,国外价格一般只有90-120元人民币;还有中国消费者推崇的牛栏奶粉,价格最贵也在120元内,可这些进口奶粉只要到了中国,价格几乎全部翻了2-3倍。
国外奶粉便宜,一个基本的原因是:不管是欧洲还是澳洲等地,畜牧业早就已经十分成熟,奶粉企业也是有相当年数的老品牌,成本相对固定。
厂家在售卖过程基本只有经销商和终端两个利润环节。终端基本只是固定的超市和药房,根本没有所谓“母婴门店”的概念。
这其中,厂家保留10-15%的固定利润。
经销商和终端只拿走很少一部分的利润,几乎没有什么附加成本和推广成本。
这样一来,奶粉的价格就不可能高得离谱。
全球主要奶粉生产企业分布图
当然,也有政策补贴。
欧盟等国家为了提升国民体质,对乳制品长期有补贴政策,这笔钱也是直接补给奶农,使牛奶的生产成本得到了控制,生产奶粉的生牛乳加工产业也自然得益。
广州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还指出,婴幼儿奶粉原本就无等级之分,是奶企和营销团队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而特意设定出的所谓等级之分。
只要是生牛乳加工制作的奶粉,营养成分与蛋白质含量都没有太多的差异,即便添加了所谓的“高质量配方”,按奶粉的国家生产标准,成本上也不会有太多增加。
这些情况是不是“智商税”,不好说,但奶粉价格直线飙升,是不争的事实。
不得不说,作为一种生产工艺并不算太复杂,也应是利国利民的大众食品,中国的奶粉价格如此“高高在上”,背后离不开资本与部分奶企不断地推波助澜。
鼓励二孩、三孩,现在更需要从一个个细节开始。
比如,让爸爸妈妈们不再为买得起奶粉发愁,不再为买到放心的奶粉操心。
这样,更多父母才能敢生,愿生。